Sophia

聖索菲亞大教堂 Hagia Sophia / Aya sofya

說到伊斯坦堡,有兩個清真寺隨即會被提起,一個是聖索菲亞大教堂(Hagia Sophia),另一個則是藍色清真寺(Sultanahmet Camii)

ya sofya,有"神的智慧"的意思,至今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,也因巨大的圓頂而聞名於世,是拜占庭式建築的典範。在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地點其前身曾經有過二座教堂,但都被當時的暴亂給摧毀了。在西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第三座教堂。之後經歷了幾次地震的毀壞、人為毀壞,一直不斷的修復著才形成今天這樣了不起的建築。

鄂圖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後,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將大教堂轉變為清真寺,並用灰泥覆蓋基督教鑲嵌的壁畫。日後又逐漸加上了一些伊斯蘭建築在其中。最後土耳其共和國的建立,於1935年2月1日將這座建築重新以再博物館的身份展示於大家面前!

 

IMG_0865.jpg

IMG_0839.jpg

IMG_0937.jpg

IMG_0756.jpg

IMG_0757.jpg

IMG_0760.jpg

IMG_0763.jpg

IMG_0765.jpg

IMG_0768.jpg

IMG_0769.jpg

IMG_0770.jpg

IMG_0772.jpg

IMG_0773.jpg

阿拉伯字圓盤 Framed Inscriptions

圓頂下的幾個大圓盤上面有著阿拉伯字,分別書寫著阿拉真主。先知穆罕默德,以及幾位哈里發的名字,是19世紀伊斯蘭教的書法家所寫,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阿拉伯字。

IMG_0774.jpg

祈禱圖 Deësis

位於清真寺的二樓迴廊,是希臘東正教聖像畫的代表作品之一,居中的耶穌手勢有祝福之意,左邊的聖母只剩下殘片,但悲憫的神情仍清楚可見,右手邊的約翰則充滿戚然之情。三聖像馬賽克因人物面目柔和、神情和善及其格調而被廣認為是聖索菲亞大教堂最精良的鑲嵌畫。(文章來自"MOOK土耳其")

IMG_0776.jpg

IMG_0777.jpg

IMG_0779.jpg

IMG_0782.jpg

IMG_0785.jpg

IMG_0787.jpg

IMG_0790.jpg

IMG_0794.jpg

IMG_0804.jpg

IMG_0816.jpg

IMG_0818.jpg

麥加朝拜聖龕 Mihrab

聖索菲亞教堂成為清真寺,最大的改變在於入門正前方的主祭壇,被改成伊斯蘭教面向麥加祈禱的聖龕,精緻的牆面設計,是由佛薩提兄弟所完成。壁龕兩側有一對燭台則是西元1526年鄂圖曼征服匈牙利時掠奪而來的。(文章來自"MOOK土耳其")

IMG_0827.jpg

蘇丹特別座

麥加朝拜聖龕左手邊的金雕小高台是蘇丹專屬的祈禱空間,而且可以看到整個聖索菲亞內景,不過禁止進入。

IMG_0828.jpg

向聖母獻上聖索菲亞 Virgin with Constantine and Justinian

位於清真寺的一樓出口,聖母是君士坦丁堡的守護者,查士丁尼皇帝手捧聖索菲亞教堂,君士坦丁大帝手捧君士坦丁城,再再顯示他們完成了對教會及國家的職責。這幅馬賽克位於聖索菲亞出口門的上方,被認為是聖索菲亞成為希臘正教總教堂的證明,同時也讓我們看到聖索菲亞還是單純教堂的模樣,以及君士坦丁堡固若金湯的護城高牆。過去遊客出了門總是忘了回頭一看,如今出口處乾脆擺放一片反射鏡,可以看個仔細。(文章來自"MOOK土耳其")

IMG_0835.jpg

 

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(藍色清真寺) Sultan Ahmed Mosque / Sultanahmet Camii

土耳其最大的清真寺,因室內使用多為藍色的裝飾所以也被稱為藍色清真寺,建於蘇丹艾哈邁德一世統治時的1609年至1616年。一般清真寺都是4座宣禮塔,但在土耳其卻有兩座清真寺附有六座宣禮塔,一個是之前去過位於阿達納的薩班哲中央清真寺 Sabanci Central Mosque,另一個就是現在在眼前的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。

IMG_0857.jpg

IMG_0870.jpg

IMG_0873.jpg

IMG_0876.jpg

整座藍色清真寺裝飾著2萬片以上的伊茲尼蘭磁磚,晶瑩剔透,紅(特殊的伊茲尼紅)藍綠的鬱金香花色,細膩精緻,可以說是藍色清真寺最寶貴的資產。(文章來自"MOOK土耳其")

IMG_0880.jpg

支撐大圓頂的4根大柱很有看頭,直徑有5公尺寬,槽紋明顯,有「大象的腳」之稱。柱頭的藍底金字阿拉伯文,和掛在柱身的黑底金字阿拉伯文,都是藝術品。(文章來自"MOOK土耳其")

IMG_0886.jpg

IMG_0891.jpg

IMG_0902.jpg

IMG_0903.jpg

埃及方尖碑 Obelisk

來頭很大的埃及方尖碑,是拜占庭皇帝狄多西奧斯(Thedosius)於西元390年從埃及尼羅河河畔的卡納克神殿(Temple of Karnak)搬來的。這方尖碑原本為西元前1550年埃及法老王圖特摩西斯三世所打造,也是目前整個伊斯坦堡年代最久遠的。(文章來自"MOOK土耳其")

IMG_0909.jpg

IMG_0915.jpg

IMG_0930.jpg

IMG_0935.jpg

地下水宮殿 Basilica Cistern

土耳其語Yerebatan Sarayı沉沒宮殿的意思,位於伊斯坦堡蘇丹哈美特區,聖索菲亞大教堂南邊。拜占庭帝國時期,地下水宮殿建於教堂拱廊的地下,而教堂拱廊是位於當時伊斯坦堡第一山上最大的廣場之一。地下水宮殿水被抽到地面後透過約20公里長的引水道送往君士坦丁堡等其他建築物的過濾系統,並且在1453年鄂圖曼帝國征服後到近代持續供水給托卡比皇宮。

IMG_0699.jpg

地下水宮殿長約140公尺、寬約70公尺,總佔地面積是9800平方公尺,原本是用做蓄水功用,可容納高達10萬噸的水,現在只剩下淺淺的水,在每根柱子打上燈光,讓地下水宮殿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。

IMG_0721.jpg

在眾多石柱中,有兩個被壓在柱底的中梅杜莎的頭像(Medusa),猜測可能是從古羅馬時期建築拆除後所移置這裡。在拜占庭文化中梅杜莎的頭被當作裝飾,這裡會倒著放且壓在柱底下,有個說法是可能為了避免人們看到她後,導致自己變成石頭。

IMG_0725.jpg</p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花光積蓄去旅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