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貝內澤斷橋 Pont St. Bénézet
傳說在12世紀的牧羊人貝內澤(Bénézet)受到神的旨意,終其一生籌錢努力建了這座橋。橫跨隆河的聖貝內澤橋,原本是木造結構,建造於西元1171 到1185年之間,原來的長度為約900米,歷經多次洪水的肆虐又持續整修,於西元1350年左右改為石造,最後在1668年被大洪水沖毀。橋原有22座橋墩,而沖毀後的斷橋模樣只下4座橋墩,就是現在所看到的斷橋。橋上有一座聖尼古拉禮拜堂 (Chapelle St. Nicolas),是為了記念海員的守護聖者而建 。
亞維儂 Avignon
亞維儂是基督教世界 Altera Roma的中心,宗教、外交、藝術及商業各方面都百花齊放。而鄰近的Villeneuve-lez-Avignon亦因為連接亞維儂的橋樑而沾光不少,獲選址為教皇法庭的所在地。聯合國科教文組織 (UNESCO) 已將亞維儂的獨特建築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其中包括岩石公園 (Rocher des Doms)、聖貝內澤橋 (Pont Saint Benezet)、城牆、小皇宮 (Petit Palais)、Cathedrale Notre-Dame des Doms及教宗宮的雄偉圍牆及高樓。遊客更可在岩石公園俯覽亞維農及羅納河的景緻。
教皇宮 Palais des Papes
由教宗本篤 (Benedict) 十二世及克里蒙 (Clement) 六世下令興建,是中世紀最宏偉的城堡之一。自15世紀起,教皇宮成為教皇正副使節的宅邸,後來更成為了一座兵營,一直至1906年為止。教皇宮自此經多次修復,是研究14 世紀建築及油畫不可多得的寶庫。在1307年至1377年之間,因當時歐洲緊張的情勢,教皇遠離了梵蒂岡,遷移至亞維儂的教皇宮裡,前後共有7位教皇,居住在這城牆厚達4公尺的宮殿中!也就是歷史有名的「教皇流放」(Babylonian captivity)時期。
聖母院大教堂(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s Doms),羅馬式建築,建造於12世紀。
法國的「亞維儂藝術節」是當今最引人矚目的國際藝術節之一,每年七月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表演團體及觀光客前來朝聖,這些許許多多非主流的劇團,都希望能在亞維儂藝術節嶄露頭角,向國際舞台邁向一大步。今年甚至還有來自台灣的5支表演藝術團體,參加2012OFF亞維儂藝術節的開幕大遊行,占據了教皇宮前的廣場,狠狠地飆戲、飆歌、飆舞。
嘉德渠橋 Pont du Gard
位於法國加爾省,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古羅馬引水渠。嘉德渠橋建於西元前夕,是古羅馬所建造的輸水系統,為了解決尼姆城的供水問題而建造。由羅馬的建築師與水利工程師共同設計,建築該橋全部使用當地的石灰岩,最大石塊重達6公噸,堪稱是結合藝術與科技的傑作。1985年聯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將之評為人類共同文化資產。